服务热线:加盟热线18905606367(24小时)
殷勤.热恋Ta
登录 注册
手机版
首页 / 文章 / 【殷勤.热恋~25年老品牌】经常自拍会变自信?心理学研究:是真的!

【殷勤.热恋~25年老品牌】经常自拍会变自信?心理学研究:是真的!

发布时间: 2025/03/04   阅读次数: 75    来源: 殷勤婚恋小编    作者: 殷勤婚恋小编
很多朋友都跟我分享过生活中一些「不自信」的时刻—— 总是想要讨好别人,看别人的脸色;时常要确保万无一失,才敢开始行动;只要别人
很多朋友都跟我分享过生活中一些「不自信」的时刻——

 

  • 总是想要讨好别人,看别人的脸色;
  • 时常要确保万无一失,才敢开始行动;
  • 只要别人一批评自己,就会难过好一阵子......
武志红老师曾经说:自信,是能量能够很好地流向自己。
我们每个人都想让能量流向内在,变得有信心有底气。但发现没有,我们的身体总是在做一些会让人越来越不自信的事。比如含胸驼背,比如与人对话时目光躲闪。
那么,有哪些身体动作是能帮我们变自信的呢?今天我们不讲概念和理论,直接分享5个亲测有效的小方法!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练习这些方法,让“自信”不再是一种喊口号,而是一种融入到骨骼和血液里的底气。

 

1.
没事多自拍

这是我在网上学到的一个方法,当我把它分享到同事群之后,不少同事都很认可,说自己就是这样一点点生长出信心的

 

其实以前我也是一个有些容貌焦虑的人,特别害怕面对镜头。他拍,我基本不参与,除非是重大场合或家人合照。自拍,久久一次,但也要仔仔细细调好美颜参数,趁没人在的时候咔擦一张。

 

后来因为买了部相机,某天偶尔拍了一张,发现相机里的自己其实蛮好看的,便开始时不时就用相机给自己做一些记录—— 上课、跟朋友聚会约饭、外出旅行,又或者是心血来潮画了个美美的妆,想要给自己记录一下。

 

慢慢地,我越来越不畏惧镜头,人也变得自信了。尤其是跟人交谈时,从以前的眼神回避,到现在会不卑不亢地直视别人双眼,从容交流。 

 

这过程中间,我意识到一件事:自信积极的影像,其实是一种超强的心理暗示。

 

一方面,我们经常拍照,肯定就会更注意体态—— 倒不是说我们要去服美役,而是说我们会更多地微笑,更多地抬头挺胸、更多地伸展身体。 

哈佛大学心理学家Amy Cuddy研究证实:保持扩展性身体姿势(如双手叉腰、舒展肩膀)2分钟,能提升睾酮水平(自信激素),并降低皮质醇(压力激素),我们的自信心可以得到显著提升。

 

另一方面,每一次我们拍照,都会留下最好的照片。过去,可能留在你大脑里的自我形象,是小时候或青春期形成的陈旧的丑小鸭形象。但随着影像记录,慢慢地,你就内化了一个全新的自信的形象。

 

如果你也想增强自信,不妨试着打开摄像头,给自己留下一张舒展的、积极的照片吧。

 

2.
感到低能量时,试试“蝴蝶抱”

当你觉得自卑、沮丧、抑郁时,记得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,然后抬起双手,交叉环抱自己。用左手拍一拍右边肩膀,再用右手拍一拍左边肩膀,如此反复十来次。

 

然后对自己说一些温暖的话语。比如:

“今天的你也辛苦了。”

“迄今为止,你已经扛过了所有你以为扛不过的难关。”

“慢慢来吧,一切都会好的。”

 

小C说自己是一个容易露怯的人,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工作面试来临时。自从知道这个方法后,每次面试都会在出门前,先蝴蝶抱自己。

 

每次温柔地摩挲自己,给自己输入一些善意温暖的话语时,内在似乎就像有一股暖流涌入,整个人也会慢慢变得不再那么自我怀疑。她说这个“锦囊”有点像《哈利波特》里的福灵剂,总能给人带来好运。

 

其实这个“蝴蝶抱”的动作,在脑神经科学里是有依据的。

 

  • 激活副交感神经:蝴蝶抱的节奏性轻拍可刺激皮肤触觉感受器,通过迷走神经传递信号至脑干,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,降低交感神经的应激反应(如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),帮助身体进入放松模式。

 

  • 杏仁核的镇定作用:节奏性触觉输入可抑制杏仁核(情绪恐惧中枢)的过度活跃,缓解焦虑或创伤触发的“战斗或逃跑”反应。

 

在依恋理论里,自我拥抱的动作触发了婴儿期被照顾者的怀抱记忆,激活依恋系统,能够有效增强心理安全感。

3.

“角色扮演”日记法 

这个小技巧来自叙事疗法。简单来说就是“第三人称书写”能启动心理疏离(Psychological Distance),帮我们跳出自我批判模式。 具体可以怎么做呢? 
朋友小阳的做法是给自己一个职场大女主的人设,每天回到家都会用手机备忘录下:今天的职场大女主做了3件事,1......2......3......
不管是开心还是难过的事,不管是顺利还是一波三折的事,一切的发生她都会像记录某个女主的剧情一样写下来。 
以前拿到奖金的时候,可能会自我PUA—— “往后要更努力工作,不然老板会怎么看我啊!” 
现在她会写下—— “女主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!这让她在职场更有底气了!” 
以前面对同事的加班请求,难以拒绝,她会自我攻击—— “是我太懦弱了,是我不够坚定!” 
现在她可能还是会答应下来,但却会写下—— “这是人之常情啦,女主要学会拒绝别人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职场进阶慢慢来吧!”
这种第三人称的旁观和记录,能帮她和问题保持距离,让她跳出了“一遇到事情就PUA自己”的思维模式。 
推荐大家也试试吧。当我们成了自己笔下的角色时,我们也会给自己更多的体恤、怜悯和全新的理解。
4.

「模仿」你想要成为的人 

 

我无数次跟大家分享过的一句话—— 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. 先假装你是,直到你真的成为。 
闺蜜小圆因为离婚的重创,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落期。 那时的她无论做事情还是人际交往,都变得畏缩。 她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和底气,甚至越来越厌恶这个无力的自己,每天下了班就躲在房间里,蜷缩成一团躺在床上,逃避面对一切。 
就在她很想振作却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,我提议她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崇拜的、想成为的偶像。 她想到了,自己一直很喜欢美剧《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》的女主角米琪。 
她也同样经历丈夫外遇,成为一个别人眼里“被丈夫抛弃的女人”,但她却从家庭主妇一路摸索,变成一个在台上闪闪发光的脱口秀演员。 
于是我告诉小圆:试着模仿她吧。 比如,她不擅长拒绝别人。 想捍卫好边界,就可以先假装自己是不好惹的米琪。
在面对不合理的请求时,小圆会学着米琪皱紧眉头、严肃沉默的样子,而不再立马答应。 一开始没底气,但慢慢地她体会到,不答应对方世界也不会毁灭。 
又比如,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。 那就学着米琪一样抬头挺胸,出门前夸几遍自己的闪光点: “我最棒”、“我最有魅力”、“我可以胜任一切难题”...... 又或是和别人聊天时,适当提高音量,伸展身体。 
尽管小圆会有些忐忑、心虚,但自信感,就是这样一点点内化到心里的。 
行为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理论叫做行为一致性理论,即行为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。 我们通过模仿他人积极的身体姿势、行为习惯等外部行为,能够增强内在心理状态的匹配感,从而产生自信感。
5.

让「心流」体验滋养你

 

高中时期,我曾经有严重的社交焦虑,从来不敢公开发言。后来我被同桌强行拉去参加辩论社,偶然发现在准备辩题和稿件时,我会完全沉浸。我会一字一句地拆解辩题的观点,猜想对方辩友的观点和反驳依据,然后在脑海中模拟,并在键盘上敲出来,成稿。
整个过程我都非常投入,常常一写就是一个下午,过程中完全意识不到时间流逝。每次交稿时我也会很有成就感。
原本我不敢上台讲话,总是在担心一定会输,会丢人,也一直在灾难化地想象:如果自己面对师姐咄咄逼人,会不会不太尊重?但是鼓足勇气开口讲了之后,这些顾虑和担心完全消失了。
我完全投入在表达自己的观点,拆解对方的论据中,像在玩一个游戏,过关斩将,最后也拿了奖。
后来每当我在生活中感到不自信或是无助时,我都会想起这段经历。它一遍遍启发我:人真的要做喜欢的事,并且尽可能沉浸进去。
因为“心流”(Flow)能滋养我们的内在能量。
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伊提出,指我们完全沉浸于某项活动中,进入一种高度专注、忘记时间和自我、充满愉悦感的状态。
从脑神经科学讲,心流体验能促进多巴胺与内啡肽的释放,让人感觉良好。从心理学角度讲,我们感受心流的过程,其实就是自我效能感的积累的过程。
就拿我准备辩论赛来说,每次成功写完一段编次,都会强化“我能做到”的信念。久而久之,那个“我害怕说话”的自我标签,就变成了“我擅长逻辑表达”。
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,脑海里有没有浮现哪一项你能持续投入的爱好或活动呢?不管是唱歌、跳舞、骑车、打球,又或是阅读、散步......在心流里,我们会越来越喜欢自己、认可自己。
最后我想说的是,今天虽然分享了5个变自信的方法,但自信的核心来自于“接纳”。也就是说,真正的自信,是“即使感到不自信,也不攻击自己”。
愿我们都能接纳自己,不管是自信的还是自卑的,不管是强大的还是脆弱的,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......
每一个自己,都值得你爱。
网站客服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扫码添加微信客服
客服热线
18905606367
展开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