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网络上流传一个段子:
爸爸:感觉一下班就能见到你和孩子,好开心啊!
妈妈:是因为你知道牛马结束,该当爷了。
虽然是调侃,但也反映出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,带着“丧偶式育儿”的淡淡忧伤。
各位老父亲们,注意了!今天我们要聊一个严肃又轻松的话题:爸爸带娃,到底有多重要?
别急着找借口说:“工作忙”、“带娃是妈妈的事”,科学研究已经证明,爸爸带娃不仅能让娃更聪明、更自信,还能让家庭更和谐。世卫组织调查发现,爸爸每天2小时的高质量陪伴,能够显著提升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。
爸爸的爱和妈妈的爱是不一样的。妈妈的爱像温暖的阳光,而爸爸的爱更像一座山,稳稳地给孩子安全感。心理学中的“依恋理论”告诉我们,父亲作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之一,能够提供不同于母亲的情感支持。
研究表明:父亲的情感支持能够增强孩子的安全感,减少焦虑和抑郁的风险。父亲的存在和参与,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更全面的情感支持系统。 简单来说,爸爸多陪娃,娃的焦虑和抑郁风险就会大大降低。你的存在就是孩子的安全感和可依靠的心理大山!
妈妈带娃,通常是“小心点,别摔着”;爸爸带娃,则是“来,试试这个,摔了也没事!”这种“放养式”教育,其实是孩子认知发展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爸爸和孩子互动时,更喜欢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,比如:爬高、拆玩具、做实验。这种“冒险精神”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这种互动方式能有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。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,爸爸们要多多跟孩子互动哦。
爸爸不仅是孩子的玩伴,还是孩子的“社交教练”。通过和爸爸的互动,孩子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、如何遵守规则。
更重要的是,爸爸在孩子的性别角色认同中也起着关键作用。男孩从爸爸身上学到男子气概,女孩则通过爸爸理解如何与男性相处。爸爸是孩子的第一个男性榜样,你的言行是孩子的“社交教科书”!
海灵格曾说过:“一个家庭中,首要的是夫妻关系,其次才是亲子关系。”
在谈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之前,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夫妻关系和家庭氛围。形成一种“爸爸爱妈妈,妈妈爱孩子的”良性稳定家庭关系。一个和谐的家庭才是孩子成长的基石。
陪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陪伴。高质量的陪伴是全身心投入,比如:和孩子一起搭积木、读绘本、踢足球。
科学研究表明,每天半小时的高质量陪伴,比一整天的心不在焉更有用。所以,放下手机,专心陪娃,你会发现,孩子比你想象的更有趣!
可能有些爸爸总是感觉没有时间陪伴孩子。哈佛临床与发展心理学家凯瑟琳·斯坦纳·阿黛尔提出过“七个关键时间”,她建议父亲在这些关键时间和孩子耐心相处,将会对父子关系有很大的促进。
这七个关键时间是:上学前、上学路上、接孩子放学时、从学校回家的路上、家长下班回家时、晚饭前、睡前。相信这7个时间总能有半个小时可以陪伴孩子。
辅导作业,学校活动,兴趣培养不只是妈妈的任务,爸爸参与孩子的教育,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,还能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。
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,或者用幽默的方式讲解难题。比如:把数学题变成游戏:“如果你有5个巧克力,爸爸偷吃了2个,你还剩几个?”这样既有趣又有效,孩子学得开心,你也成就感满满。
而且爸爸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,讨论学习内容等方式,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。
“男人至死是少年”,爸爸带娃往往不拘泥于传统方式,可以带孩子去探险、露营、做科学实验,甚至一起拆家电,这种“玩出花样”的方式,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,还能让你们的关系更亲密。
我们可以在安全范围内,尽量让爸爸的“脑洞”成为孩子成长的“宝藏”!
爸爸是孩子的第一个“超级英雄”,爸爸的言行会深深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,也是家风家教传承的重要榜样。
爸爸可以根据对孩子的期望,树立自己的“人设”:诚实、勤奋、有责任感。即使你偶尔犯错,也要勇敢承认,给孩子树立一个真实的榜样。这样不需要过多苦口婆心,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你的模样。
有些爸爸会抱怨说:“孩子只跟妈妈亲,不跟爸爸亲。”
很多爸爸不善于表达情感,总觉得“爱在心口难开”。但其实,孩子需要听到你的爱和鼓励。你可以从简单的“我爱你”“你真棒”开始,慢慢学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。
爸爸的情感表达能增强孩子的情感理解能力和社交技能。特别是当孩子向你表达情感时,学习做个不扫兴的爸爸,给予孩子积极支持和鼓励,你就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爸爸。
父亲是孩子心中最大的底气,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,但是赋能孩子需要智慧,我们通过一个家庭的共同托举,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