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注意过,人都有两副面孔,出门在外面一个,回家在里面一个。
对待外人,总是表现得异常礼貌和大度,展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友好的微笑,可一旦对自己人,就肆无忌惮,粗暴急躁。甚至还有非常神奇的功能,就是无论到哪里都能自由切换,绝不会出错。
但这并不是调侃。一个人如果总是对亲人暴躁,对外人和气,并不见得是一种多高明的处事艺术,相反这是人性最大的愚蠢。
为什么越亲近,越暴躁?
以前接触过一位来访者,看起来彬彬有礼,十分亲和的一位男士。他是单位公认的好同事,工作兢兢业业,业绩突出,对待上下级永远谦卑有礼,就连邻居都对他赞不绝口,责任感和道德感都极强。
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好好先生,和家人的关系却一直都不怎么和谐,每次回家就会心绪烦乱,家人说几句话就很暴躁。
发现妻子把明天自己要穿的衬衫洗坏了,他的嗓门一下子高了八度,当着孩子的面,把衣服狠狠摔在地上。发现孩子作业哪里错了,就大发脾气,现在孩子看到他就怕……
他说:“我也不知道,为什么每次对着家人特别容易失控,事后又经常后悔对不起他们,但是对于外人又总是忍着,特别两极化,我该怎么办?”
事实上,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陷入这种人设怪圈,有意无意把好脾气留给外人,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。
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一个“假我”概念。他认为,人的心理有两种组成部分: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。“真实自体”包含着每个人独特的、最真实的感受;“虚假自体”则恰恰相反,它是压抑自己最真实的一面,为了迎合外界的需求,适应环境发展出来的。
简单点说,你知道对客户发脾气可能会丢掉利益,对同事发脾气可能会受到排挤,所以会下意识使用假性自体去和对方互动,维系表面和乐融融。
然而,在亲近之人面前,这种假自体功能会自动减弱。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,家人可以给我们最大程度的包容。
在他们面前,既不用担心发脾气承担后果,更不用害怕失去对方,无论自己怎么发脾气,只要事后道个歉,都会被原谅。
于是形成一种反复横跳的状态:老板太过分,不敢骂;伴侣不中用,可以骂。路人不文明,不敢骂;孩子不争气,可以骂……
对外人和气,对家人暴躁,
是什么心态?
1、踢猫效应:自上而下情绪转移
你听说过“踢猫效应”吗?
背后的小故事是这样:男人在公司被老板臭骂一顿,下班回家路上又跟人发生了冲突;回到家里,冲着在厨房里做饭的妻子,一顿输出谩骂;妻子一脸懵,委屈得不行;这时儿子放学回家了,妻子将怒火发泄到儿子身上,质问他为什么回家比平时晚。儿子也很生气,看到眼前走过的猫,一脚踢在猫咪身上。
在这个故事中,负面情绪和冲动,就是自上而下传递的。
老板——男人——太太——儿子——猫。可以理解为:他们不敢跟“比自己强势”的人发脾气,甚至没有勇气“怼回去”;满肚子的怨气,只好回到家发泄在家人身上;因为在这类人看来,家人是“弱者”,是不会违背自己的。只有懦夫,才会如此去做。
2、被偏爱,有恃无恐
一般是子女对待父母,索取者对待供养者的态度。例如:
“真难吃,你们的手艺越来越差了。”
“你们很烦知道吗?能不能别来烦我?”
“我现在已经成年了,你们能别管着我吗?”
……
索取者对供养者,同样如此。在这类人的潜意识里,他们认为:“你们就是我最亲近的人,无论我多么伤害你,对你们多凶,反正你们也不会离开我。”
没有损失,不计后果,还能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;越是被偏爱的,就越是肆无忌惮,不在意对方的感受。
3、窝里横,人设,矛盾人格
这类人的内心,是自卑的。
跟外人打交道时:他的内心是自卑的,怯弱的,不敢表现自己的。他生怕自己的言行举止,会让别人怨恨他,对他产生敌意;而一旦别人针对他,那是他无法承受的后果。
所以,为了避免这一切,他在外面对每个人都是“讨好”的相处模式。这些行为,是为了打造“人设”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社交面具”。
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,在外是一套,回家又是一套。对外人和气,是他们在外面的人设;对家人暴躁,是他们的底色和真实模样。
如何跟这类“窝里横”的人相处?
第一:比他更狠。他对你脾气差,你对他更差;他对家人很不好,你就让他不要再进家。
第二:彻底远离。要么自己走,要么让对方走,没别的办法。因为你很难去改变这类人,这种为人方式,已经刻在了他骨子里。
第三:想要改变,你就要做好“持久战”的准备。他们的骨子里是自卑的,是胆怯的。一个杯子,从一开始里面就坏了。你只能打碎这个杯子,回炉重造,尽量修补好。
很喜欢董卿的一句话:“家是一个有温度的词,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休息的地方,更是我们心灵停靠的港湾。”
这个世界从不缺乏伤害,我们都曾挨过欺骗、遭过背叛,经历痛苦与挫折,但也正因为如此,家才显得格外温暖而亲切。
家人,是我们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,更是风雨同舟的亲密陪伴。而我们,却总是给他们的最少,又亏欠的最多。所以,趁现在还来得及,请好好善待我们的家人,好好和他们说话,多多在意他们的感受。
减少不必要的埋怨和责怪,多一些理解和体谅,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每一寸时光。
人生漫漫,没有什么比家更温暖,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。所有的温柔与感恩,请一定记得给家人留一份。